預售屋轉售新制!最高可罰300萬
《平均地權條例》修正案自2023年7月1日施行已滿兩年,
相關規定已全面實施,地方政府陸續加強宣導與稽查。
目錄
修法已滿兩年規定全面上路
修法主要目的是防堵短期炒作行為,穩定市場秩序,
並保障實際購屋民眾的權益。
根據新法規,購買預售屋或新建成屋後,
除符合法定例外情況外,
買受人不得任意讓與或轉售,違者將面臨新台幣50萬元至300萬元不等的罰鍰。
限制換約轉售遏止炒作
修法重點之一即為「限制換約轉售」,
針對過往常見的透過「換約」方式進行短期買賣牟利,造成市場價格波動劇烈。
新制明確規範:預售屋或新建成屋的買賣契約不得轉售予第三人,
除非讓與對象為配偶、直系血親或二親等內旁系血親,
或符合地政機關核准的特殊情形。
建商亦不得協助獲同意讓與行為,否則將與買方一併受罰。
合法讓與條件明確依法辦理
依據現行規定,下列情況可免申請核准直接辦理讓與或轉售:
- 買受人與配偶、直系或二親等內旁系血親間之讓與。
- 買受人死亡後由繼承人辦理名義變更。
- 法定或共同財產制關係消滅後,由夫妻一方或雙方承受。
- 法人合併、改制、解散或清算後由承受法人接手。
若不符合上述條件,則需向地政機關申請核准,常見需申請核准的情形包括:
- 非自願離職且超過六個月未就業。
- 本人或家庭成員患有重大傷病需長期照護。
- 居住房屋毀損不堪居住。
- 家庭發生重大變故導致需資金周轉。
- 買受人死亡後,繼承人擬轉售或變價分配。
值得注意的是,每人每兩年全國僅能申請讓與一戶預售屋或新建成屋,
且核准函一旦核發即生效兩年內有效,不得重複申請或撤銷。
加重罰則打擊惡意炒作
除了限制轉售,也針對惡意炒作訂出嚴厲罰則,
若經查證發現有以下行為,將依交易戶、棟或筆數,
處以100萬元至5,000萬元罰鍰,並得視情節連續處罰:
- 散播不實訊息影響交易價格。
- 與業者通謀虛構交易、營造熱銷假象。
- 違規銷售或壟斷市場牟利。
- 操縱價格或干擾市場秩序。
這類行為若在限期內未改善,更可能面臨連續處罰。
政府透過這些高額罰則,意在有效遏止投機炒風,維護房市健康發展。
私法人購屋須經核准
過往不少私法人以住宅作為資產配置工具,導致市場住宅資源被排擠,
無居住需求者卻搶占供給。
修法後明定「私法人購屋許可制」,要求私法人購買住宅需事前申請核准,
且取得後五年內不得移轉、讓與或進行預告登記,違規同樣面臨罰則。
此項措施旨在保障真正自住者購屋權益,減少住宅資源的投資性使用。
解約須申報強化資訊透明度
預售屋若因故解約,建商須於30日內向主管機關申報登錄。
若未依限申報,將處以新台幣3萬至15萬元罰鍰。
此舉有助於防止解約資訊被刻意隱匿或操控,
有效提升實價登錄系統的公信力與資訊完整性。
提升檢舉效能設立獎金制度
為提高法規落實效果,修法同步建立「檢舉獎金制度」。
民眾若掌握不動產銷售或實價登錄違規行為,
並能提供具體證據,經查證屬實者,
將可從實收罰鍰中提撥一定比例作為檢舉獎金,鼓勵全民共同監督房市秩序。
宅立貸提醒所有購屋人,
尤其是在簽約前務必了解現行《平均地權條例》的相關規範,
避免因誤觸法令而遭罰款或產生轉售障礙。
靈活資金調度,不僅可解決資金壓力,也避免違法風險。
不動產交易趨嚴須更謹慎
未來預售屋與新建成屋的交易將進一步趨向透明、審慎與制度化。
購屋人與投資人不僅要跟上法規脈動,也應強化資金規劃與風險評估能力。
如您近期面臨房產轉售限制或資金壓力,歡迎諮詢宅立貸,
我們提供安全且快速的貸款服務,協助您應對資金壓力,
我們將依實際情況,為您量身打造最適合的資金解決方案。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