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疫情融入在生活當中!房屋與人的健康該怎麼和平相處?
疫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習慣、交際距離,也增進了大眾的健康觀念、防疫觀念,不過每次的改變,都是由慘痛的經驗所堆疊而成。從十三世紀的黑死病、十六世紀的天花,每一次的大規模傳染病,除了造成數百萬、千萬人的死亡悲劇,也加速了人們對於公共衛生保健的觀念建立以及落實,然而現在的我們也正進入轉變期,面對來自新冠病毒的疫後時代,除了出門防疫之外,住宅防疫也成為了時下需要關注的議題。
目錄
與人之間的距離縮短 成了疾病的溫床
疾病,通過飛沫傳染、血液傳染、空氣傳染、飲用水傳染等等,不同的傳染途徑,目的都是病毒為了找到寄生宿主,不過相較於過去,現在的病毒傳染力更可怕,但是明明醫療先進許多,衛生觀念也不再話下,但面對大規模傳染,染疫的人口卻不亞於過去,那原因何在?
主要跟人口爆炸以及生活模式改變有關,從前的農業社會,大家只要管好一片田地,辛勤耕作就能保證不捱餓,人與人之間以村落為單位,因此家戶之間距離寬,有足夠的通風以及空間進行活動。
直至進入工業時代,人們的工作從農業移往工廠,家庭代工、大型機械、自動化、量產化,這使得人們開始聚集,以及生活步調加速,當然由於量產化使得食物取得便利,人口暴增、土地昂貴,因此人口結構開始往城市化的方向前進,家家戶戶的距離僅有一牆之隔,集合式住宅成立,解決人口過剩問題,這使得環境過度壅擠、空氣流通不易、水源汙染、衛生設備不足逐漸浮上檯面。
十九至二十世紀,為了解決居住品質與衛生條件,開始改善城區的供水系統,以及改進衛生設備還有空氣流通等設施,改善因住宅擁擠產生的疾病問題,如肺結核、霍亂等,因此在之後不斷地改進建築設計,以及做好城市規劃、管理等等,但與室內的空氣品質相關的疾病,如建築物綜合症(SBS)、建築物關聯症(BRI),以及室內化學物質過敏症(MCS)等,代表住宅、建物引起疾病的嚴重程度。
群聚感染成為防疫破口 不明傳染原避無可避
2003年,可怕的SARS病毒大流行,而最可怕的群聚感染出現在香港的大花園住宅區,總共致使329人感染,然而這類單一住宅感染的事情,在現在的新冠病毒更是層出不窮,不同樓層卻感染,這類感染源卻難以查驗,既可能是電梯,也可能是排汙管線,不管從哪來,我們只能自求多福自己的社區沒有人感染,但真的是這樣嗎?
對於疫情的防控,最好的做法就是盡量遠離人群,待在家是最簡單的防疫,可這就會面臨很重要的問題,你的家,是防疫宅嗎?
大樓式建築人口密集,就算只是去領個包裹,也需要碰到電梯、樓梯等,因此與人的距離非常短,可在過去的建築中,缺乏這類防疫觀念的設施,即便現在的新興建築能改善,但台灣以老宅居多,因此面對新冠病毒,社區的防疫非常弱,也看見了疫後時代需要重點關注的,住宅防疫議題。
借鏡日本 台灣住宅的未來走向
以日本兢兢業業,對任何事物都謹慎、嚴謹的態度來看,建築設計位居世界領先的地位是實至名歸,像是日本的整體浴室設計,因性能優越的程度,使得目前普面用於住宅當中,像是同層排水、同層換氣以及空氣消毒的技術,在推廣之下,效果不錯,屬於廁所與浴室的衛生防疫,以及健康安全性能保障的技術集大成,如果台灣借鏡,想必對未來的住宅設計上,將大有益處。
不過除了大樓住宅之外,透天厝也是需要關注的重點之一,雖說透天厝相對大樓,較沒這麼密集,但是連棟透天可是台灣特產,因此像是排汙水溝等,都還是衛生上的一大問題。例如每年南部的登革熱問題非常嚴重,其中又以台南為登革熱重災區,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就是那些久久未清乾淨的排水溝汙泥,就這樣成為了病媒蚊孳生的溫床。
因此對於住宅,不論是集合式大樓或是獨棟透天,以疫後時代的情況來看,防疫宅的設計以及針對環境衛生的議題,將會是未來建築的應當主要考量的重點之一,且還需要將居家辦公納入考量,為居住者營造安心防疫的居家與工作環境。
更多因新冠疫情衍伸的案例:
在疫情之下,房仲業者要如何生存? 永慶不動產線上看屋防疫又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