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屋陷阱揭密】租屋族最怕遇到的11種「租屋地雷房」!
在房價高漲、薪水漲不動的時代,租屋成為許多年輕人與小資族的首選。
但租金預算有限,又想兼顧生活品質,要找到「住得舒服又不被坑」的房子,就像尋找理想伴侶一樣難。
許多人看了十幾間房,最後卻租到後悔不已。
根據租屋平台統計,以下這 11 種「租屋地雷」最容易讓人踩雷,租前一定要睜大眼睛看清楚!
目錄
老舊失修沒整修
安全與衛生都是問題
年久失修的房子,木作家具發霉、磁磚脫落、牆面龜裂,甚至連電線都有老化危險。
有些房東為省錢不維修,導致房客住起來又潮又危險。
租前記得確認:屋內有無漏水痕跡、電線是否更換過、牆面是否長期潮濕。
若確實想租下,也可與房東協議由誰負責修繕,並在租約上註明,保障權益。
地下室套房
便宜但健康與安全隱憂大
地下室房源租金便宜,但潮濕、通風差、日照不足是最大問題。
除了容易滋生黴菌、塵蟎,長期居住更可能導致呼吸系統疾病。
若遇上暴雨或淹水,逃生難度極高。
租前務必確認是否有防潮設備、抽風系統,並檢查排水是否通暢。
凶宅或事故屋
租金低但風險高
凶宅是指曾發生他殺或非自然死亡事件的房屋。
根據《消費者保護法》,房東有義務事前告知房客。
若簽約後才得知真相,房客可依法解除契約並要求返還押金。
想避免誤租凶宅,可上內政部「實價登錄網站」查詢房屋交易紀錄,或向鄰居打聽情況。
潮濕壁癌
不只難看還會傷身
壁癌和潮濕問題,是台灣氣候最常見的租屋噩夢。
牆面發霉、油漆剝落不僅影響美觀,黴菌孢子還可能引發過敏或氣喘。
看屋時記得觀察:牆角是否泛白、天花板是否起泡。
入住後則應維持通風,使用除濕機或乾燥劑降低濕度。
頂樓鐵皮加蓋
夏熱冬冷,違建風險高
頂加房雖租金便宜,但保溫、隔熱與安全問題嚴重。
夏天熱到像烤箱、冬天冷如冰窖,電費負擔沉重。
此外多數頂加屬「違章建築」,有被拆除風險。
若真的考慮承租,請房東出示建物謄本確認合法性,並注意消防安全與防漏設計。
漏水屋
家具報銷、爭議多
漏水是租屋最常見的糾紛之一。
水管老化、天花板滲水都會造成家具受損、發霉。
依《民法》第430條規定,房東有修繕義務。
房客若先行修理,可保留收據要求抵扣租金。
簽約前務必檢查屋頂、窗框、冷氣孔周邊是否有水痕。
沒對外窗
採光差、通風差、心情差
沒有對外窗的套房,容易悶熱、潮濕,甚至造成心理壓力。
長期缺乏自然光,會讓人情緒低落、睡眠品質下降。
為健康著想,租前請務必選擇有對外窗、可通風的房型,避免成為「無窗牢房」的受害者。
隔音差的空心牆
噪音讓人抓狂
牆面用塑膠板或空心磚隔出的房間,隔音效果極差。
隔壁看劇、講電話、打呼聲通通聽得一清二楚。
若不慎租到,可加裝吸音棉、厚窗簾、或擺放布質家具吸音。
若租前看屋時就聽見樓上、樓下聲音過大,建議直接放棄。
無電梯高樓層
便宜有原因
租老公寓要特別留意樓層!
雖然租金便宜,但若是五、六樓無電梯房,每次搬運行李、採買、收包裹都像體能訓練。
年長者或有孩童者更不適合。
若真的想省錢,建議挑3樓以下房源,兼顧安全與便利。
違建或隔間套房
隨時面臨拆除危機
違章建築或臨時隔間套房,一旦被檢舉拆除,房客可能立即失去住所。
常見違建型態包括:頂加、外推陽台、夾層隔間。
租前應請房東出示建物謄本、確認是否為合法住宅用途,
或上內政部不動產交易安全網查詢建物登記資料。
惡鄰居
再好的房子也住不安穩
遇到吵鬧鄰居、亂倒垃圾、霸占公共空間的人,生活品質再好都白費。
遇到鄰居問題,建議先禮貌溝通,若無改善可求助管委會或報警。
看屋時可以多與鄰居聊幾句,或觀察公共區域整潔度,初步判斷住戶素質。
租屋前必做的「防雷清單」
實地看屋兩次以上(白天與晚上各一次)。
確認屋況與電力安全(插座、水管、電線)。
查建物是否違建或凶宅。
簽約前拍照存證屋況,避免日後爭議。
要求租約載明修繕責任、押金條件與提前解約條款。
租屋要有防雷思維,別讓省錢變「花冤枉錢」
租屋市場百百種,便宜不代表划算。
若不慎租到問題屋,除了生活痛苦,還可能引發安全與健康風險。
租前多看幾間、做足功課,了解「採光、通風、安全、合法性」四大重點
才能真正租到「住得久、住得安心」的理想住所。
更多生活時事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