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種疫苗台灣官員竟排第二順位! 美國台裔醫師表示:令人失望!
全台灣疫情肆虐期間,大家為了疫苗奔波勞累,許多人擔心自己染疫而搶著要打疫苗,但台灣疫苗劑量卻不夠,其他國家打疫苗是用鼓勵的,促進施打率,而台灣是想打卻沒有疫苗,因此只能人民只能依照施打順序排隊,依照高風險感染率的順序為主,可在美國的台裔醫師Justin Yang對比美國麻州與台灣的施打順序後表示,對台灣的順序排法感到失望。
台灣雖然在疫情爆發前期處在防疫優等生的位置,但是現如今疫情爆發我們卻沒有做好準備,反倒還固執己見,沒有參照其他國家的防疫作法,畢竟別人比我們還要有抗疫經驗,應當作為借鏡才對。
近日美國台裔醫師Justin Yang在臉書上發文批評台灣的疫苗施打順序,認為台灣防疫的觀念太落伍。他指出在美國麻州的疫苗施打順序為醫護人員、看護、警消等,並同時將可能重症或死亡高風險族群納入施打第一順位,例如居住在長照機構者、遊民等。可反觀台灣,卻是將「維持防疫體系運作之中央及地方政府重要官員」放在醫護人員之後,成為了第二順位施打者。
他認為台灣的做法很奇怪,畢竟官員們身體健康,雖然位處可能感染的高風險疑慮,但即便確診也不一定會出現重症,且死亡率較低,比起一些需要照顧的老人或是本身資源不足的街友們,相對安全得多,因此不應該把官員們放在第二順位。
Justin Yang舉了美國的慘痛教訓,他說之前美國有1/3甚至1/2以上的染疫病故人數多來自長照機構、安養院等,甚至還被稱作「等死院」,因此需要提升長照機構人員的接種順序,並且每周定期執行PCR檢測機制,一旦有人因為出現病徵才去檢驗確診的話,那基本上整個安養機構就全軍覆滅了。因此台灣若不以此為借鏡,恐怕容易發生高比例的重症患者與死亡率。
目錄
針對疫情台灣到底在做什麼?
Justin Yang失望的言論,指出台灣目前的疫苗施打順序,是適用在尚未有社區感染情況時,可現在疫情尚未被控制,卻沒有改變施打規定,身為有健保的國家,卻比沒健保的美國來的更無知,是否需要檢討呢?
但就有網友質疑Justin Yang,認為不應該總效仿美國,而是依照國情去決策的,不過Justin Yang反駁並回答:「請問你台灣國情的意思是30歲健康的官員,應該比你家裡75歲高危險的媽媽早打疫苗嗎?」
確實台灣不應該完全效仿美國,而是要以國家內部情況做考量,但在此之前,美國經歷過疫情大爆發,體驗過封城的恐怖,感受過民眾的悲情,已經抗疫超過一年,而台灣在這次疫情爆發之前,一直缺少面對疫情在社區傳播的經驗,如果我們不拿其他國家現成的經驗作參考,只是固執己見、獨立作業的話,不就成了資訊封閉、孤立無援的邊緣者嗎?想要國家強大,除了內部控管得宜,更應該將其他國家的經驗吸收,並活用才對!
更多因新冠疫情衍伸的案例:
在疫情之下,房仲業者要如何生存? 永慶不動產線上看屋防疫又便利!
發表評論
想要加入討論?隨意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