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流行購買低總價小坪數房屋!小宅怎麼買才不會進入誤區?
在地狹人稠的台灣,土地一直是有限資源,尤其台北市的供需市場更是嚴重失衡,此外都市更新的條件也變得更加嚴苛,台北市中心想找到200坪的小塊地皮都很困難,此外北部房價飆漲,首購族、置產族考慮到房屋價格,買入坪數逐漸縮水,導致城市興起小宅潮流,選購小宅有不少事準備,像是貸款、空間使用、社區水準等,都有可以用來買房的技巧。
目錄
一、 房貸成數
不少銀行不接受套房的貸款,不然就是只願意給低成數、高利率,然而各銀行對於套房的解釋,或多或少有差異,依照一些銀行規定,不含車位的建物權狀坪數,不到15坪便屬於套房,另有一些銀行是根據主建物、附屬建物的坪數加總判斷,不到12坪才會歸類進套房。
假設某一間房屋,權狀上登記16.2坪,公設比是35%,扣除公設比部分,16.2乘以65等於10.53,表示主建物、附屬建物的坪數加總起來是10.53坪,A銀行可能判斷是套房,沒辦法申請房貸,B銀行可能認為和一般住宅相同,首購有機會貸到8成的額度,當買家中意的房子坪數不足,可以在正式簽約之前,事先多諮詢各家銀行的方案,防止出現申貸受阻的窘境。
二、避免高單價
小宅的總價雖然低,但平均單價大多明顯高出附近建案,不要急著買下房子,最好先做好充分的事前準備,單價若是位於合理區間再下手,除此之外,座落於當地交通便利的區段,比如附近有捷運等大眾交通系統,如此一來,看是要自住或出租,沒有買車位的絕對必要,住戶也不一定用得到車位,以後想要轉手出售,加上車位反而會提高售價,讓買家需要籌備更多款項。
從市場上供給與需求的狀況來看,小宅未來仍是房市的重要置產項目,假如已下定決心購買小宅,且擬好執行計畫,上面提到的幾個重點,幫助買家順利達成最終目標,選到最符合實際需求的房子。
三、 公設比、室內面積須符合法規
一般而言電梯大樓的公設比較高,部分建案的基地小,公設比可能多達40%,假如權狀上的坪數已經不夠,扣掉公設比的面積,真正使用的室內坪數會再縮小,因此別忘記把收納和實際利用的空間列入考慮,確認夠用再買下。
部分建案因為追求高坪效,喜歡居家挑高設計,交由住戶自行加上夾層,可能有違反室內裝修法規的顧慮,此外建材和施工品質也要留意,有設計師說過,施工品質不佳的師傅,會以角鐵換掉C型鋼,當作支撐夾層中間的主支架,引發危險後果,裝潢需要多多注意。
四、總戶數與樓層戶數、自住與出租
部分建案所設計的小坪數住宅,不但社區的整體戶數多,一層戶數更多達10-20戶,只有2個電梯共同使用,導致人群出入更加混亂,小宅一直是包租公、包租婆的投資選項,一些社區超過70%的比例都是出租用,突顯社區管理的重要性,看屋前最好多詢問管理員相關問題,認識住戶的整體素質,通常較高的自住比例,才能提升社區品質居住的穩定性。
五、注意土地使用分區
提到土地使用分區這部分,不論買的是大坪數、小坪數一樣需要觀察,市面上經常見到的工業住宅,往往喜歡設計成小坪數套房,工業住宅雖然開出總價偏低,租金卻和普通建案沒有多少落差,投資報酬率相較一般建物用地更容易收回,成為不少房東的心頭好,買小宅時可以多加注意,建案使用工業用地,通常規劃成一般事務所或零售業辦公室,作為住宅自住或出租收取租金是違規用途,很有可能遭到主管機關取締,應該多方小心考慮是否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