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寺廟貸款
借貸歷史一覽! 古人貸款年息100%竟是正常?
借貸的歷史淵遠流長,古人貸款最早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大禹治水的時期,且直到現在有關借貸的歷史沿革還在不斷推進,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若從歷史來研究,我們不看那些政治鬥爭、文人墨客,單看與我們最貼近的,柴米油鹽醬醋茶,哪個不需要用到錢啊!
那古代的人們沒有錢,是去跟誰借的呢?還有古代也收利息嗎?他們收的利息費用是多少呢?
最早的借貸故事-大禹治水
先不論這故事的真實性,不過若真是如此,那麼借錢的歷史可以說是已經有5000年歷史了。在夏商周那個時期,當時因為水患,百姓們生活苦不堪言,對於那些災害較嚴重的家庭,不得已只好將家中的兒女賣給有錢人來換糧食,而當時治水有功的大禹為了解救這些老百姓,選擇鑄造銅錢給這些缺錢的人,幫他們把兒女贖回家。
雖然大禹並未打算將錢財要回,也並未收取任何利息,但這樣將錢財給予他人,達成某個目的的行為,就被稱做借。但我還挺好奇的,像大禹這樣胡亂鑄幣,不會導致通膨嗎?
借貸之始-動盪的春秋戰國
最早出現借貸收息的行為,可以追溯至西周,《周禮》:「凡民之貸者,與其有司辨而授之,以國服為之息。」不過在當時主流還是以「以物易物」為主,大多為穀物,通常期限一年,且還款要還2倍。也就是說借了1斗米,一年後要還2斗。
在戰國時期有位有名的高利貸專家孟嘗君,當時的他喜好養門客,求才若渴、來者不拒,但是門客3000人,要如何養得起?當然就得靠放貸了。
據說當時孟嘗君在自己的封地上放貸賺取利息,即使遇上農民歉收的時候,也還是有十萬錢的利息可收,可見其放貸額度之大。
農假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