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讓防災工程望塵莫及! 想要住得安心,先從房屋做起!
地球正在生病,而人類卻還在不斷加重病情,我們就像地球的新冠病毒,然而那些天災就是地球的免疫系統,正在不停地提醒人類,該醒醒了!原本我們都是地球的產物,原應與地球共榮共存,但是隨著科技發展防災工程,人類壽命延長使得人口暴增,近70億的人口量讓地球不堪負荷,就像是隱藏在體內的病毒終於脫離潛伏期,來到了爆發期。
目錄
致災性豪雨不斷我們的科技跟得上天氣嗎?
天災原來都是人禍,由於全球暖化造成氣候異常,各個國家的氣候檢測儀器以及防災系統、防災工程已無法面對更可怕且變幻莫測的天災,這造成豪雨將會又大又急,就像是之前台灣南部的致災性豪雨一樣,這更加會導致土石流、洪災的發生,為此政府應當加強防災教育以及建立具有防災功能的社區,才能提升居民的居家安全以及提升風險意識。
不過隨著時間流逝,人們的防災意識會逐漸薄弱,而氣象監測裝置也和人心一樣,會隨著時間退化,畢竟一成不變的是機器,而天氣是變化多端的,唯有將機器升級,才有辦法因應氣候的轉變,當然防災標準及政策也應該隨時跟上,確保當災害來臨時,我們有足夠的知識及快速的應變措施可以面對各種情況。
根據專家表示,目前台灣面對氣候災害,若以防災工程面來探討,最有可能發生的土石流災害,可以藉由野溪治理、設置防砂壩等,並且做好預防大規模崩塌的坡面排水以及深層排水等工程。不過隨著災害可能擴大發生的風險增加,過去的工程強度不足以抵抗現在的風雨。
收到國家警報後有時間可以避難嗎?
而政府的雨量監測系統以及國家警報等裝置,並非屬防災工程的手段,專家認為應當更加強觀測以及預警方面,這樣才能更有效的掌握災害可能發生的風險,並且提前做好準備,不過也由於氣候的改變,豪雨將會更快更急,因此從預警的時間到災害發生的時間,將會大大的縮短,以至於可能無法做出及時的應變。
雖說目前農委會水土保持局已經盤點了台灣大小土石流潛勢溪流達1,700多條,以及238處有人煙或基礎設施的大規模崩塌高風險區域,可是還是不夠,因此專家建議應當再增設監測地點以及單位的密度、點位都要增加,還要加強偵測邊坡等,才能勉強跟上氣候的腳步。不過專家坦言,以目前的學術知識以及工程能力,幾乎無法追上氣候變遷的速度,因此只能一直不斷的追趕,且沒有設定極限的追,畢竟沒有任何一天能夠達到完全足夠的程度,且需要各個不同單位的配合協作,才能將資訊掌握的更加精準,確保民眾的人身財產安全。
你的房屋夠堅強嗎? 要如何確保災難發生時有足夠的防災工程抵禦力?
想要住在安靜、清幽的環境,有不少人會選擇位在山坡地或是山腳下的房屋作為考量,可具有坡度的住宅並不少見,但有幾間是符合水土保持並且做好預防土石流的準備的?
台灣的地形多山少平地,確實許多房屋就會選擇蓋在地價較便宜的山坡地,可是一旦未做好水土保持,就有可能遇上土石流的風險,且天災不可預測,想來是擋也檔不住的,以八八風災為例,誰都不知道下一秒一個村落就這樣消失了,因此買房之前一定有幾項需要注意的。
1. 了解周邊是否有土石流發生紀錄
想要了解房屋是否安全,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先了解附近的地理環境及是否有發生過土石流的紀錄,畢竟多颱風的天氣可不是開玩笑的,想要住得安心,就先從打聽開始。
2. 避免位在斷層帶與順向坡的房屋
選擇山坡地的社區時,一定要注意坡度與地形,一般如果坡度大於30度則無法開發,並且一定要避開順向坡,因為較容易遇大雨就土石鬆動,而逆向坡的地表摩擦力較大,因此較不易有坍方或是土石流的發生。另外也一定要避免位在斷層帶的位置,因為一旦遇上地震,不論大小都很有可能遇上土質鬆動的危險。
3. 注意建築的擋土牆與排水設施
房屋皆應注意水土保持,尤其山坡地住宅更是如此,才能避免因排水不良而造成擋土牆壓力過大而導致崩塌的危險,因此民眾若要買房,可以挑個下雨天去看看,檢查是否有規劃豎溝或是排水溝,避免水會沿著坡面滑落。
以上就是針對住宅部分的安全分析,如果有更多想知道的資訊也可以到網站去找找,更多相關的訊息都在這裡。
相關居家房屋、時事新聞新知:
房屋風水有一套 居家安全最重要 認識居家風水 風水知識大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