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化屋齡老舊台灣面臨「雙老」危機! 你準備好面對了嗎?
自從2018年台灣正式進入了高齡化社會,指數便不停地逐年上升,至今至2021年6月底,全國統計人數為2,349萬人,然而光是65歲以上人口就佔了386萬人,共計16.43%。國發會便預測了在2025年,台灣將邁入超高齡化社會,屆時除了高齡人口增多造成長照問題,還有少子化衝擊勞動人口,除此之外台灣更有不少屋齡超過30年的老宅,光六都便有近300萬宅,社會的老化現象不可忽視。
根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的統計資料顯示,在今年第一季的房屋稅籍住宅數量約為889萬宅,其中光是屋齡達30年以上房屋就有436萬宅,占比高達近49%,而若分散至六都來看,新北市共有76萬宅,占比約全市45.81%、台北則有63萬宅,全市占比約70.27%(全台最高占比)、台中市約41萬宅,全市占比38.39%、台南市約有35萬宅,全市占比達49.53%、桃園市則有約29萬宅,占全市33.7%,統計六都30年屋齡以上老宅約300萬宅。以上統計數字顯示六都之中,老宅問題最嚴重的屬台北市,桃園市則為六都占比最低。
目錄
老宅與老人有什麼聯繫呢?
光看到高齡化社會與老宅問題,恐怕有些人還未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你知道嗎?根據衛福部2017年的調查報告顯示,住在無電梯公寓的65歲以上長者約有17.32%,而住在無電梯透天的則有56.43%,總計高達73.75%的高齡人口住在無電梯設備的住宅當中,另外55-64歲的年齡層,也有73.68%的比例人口住在無電梯的公寓或是透天厝當中,一旦老化問題沒有得到妥善解決,預計再過個10年,這些人將因為膝蓋退化或是行動不便,而被困於建築當中,只能過著足不出戶的生活。
政策的實施刻不容緩 需要長時間的累積
台灣邁入雙老問題,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立法院法制局研究員建議,必須要加快危老重建以及都市更新的速度,到今年的6月底為止,申請危老建築重建計畫的僅有2,136件,其中核准案件為1,547件,另外申請都市計畫更新案為1,370件,其中已核定為938件。
雖然近幾年在政府的推動下,已經有稍微加速了申辦速度以及增加申請案件,不過這些數量與危老建築的數量相比,簡直九牛一毛,依舊是緩不濟急的狀態,因此還是需要加快速度。
有什麼治標不治本,但是快速的方法嗎?
既然危老建築重建緩慢,以及人口老化問題已成為既定的事實,那麼我們便應當從中找到折衷的辦法,而非只是專注於眼前的方式,卻僅能焦急等待卻無作為。
因此研究員建議,應當加強民眾對於老舊住宅安全性的意識,多多溝通及宣導,從最基礎著手改變民眾的居住安全意識,並持續透過包租代管,租屋媒合等方式,提供公有的中繼住宅,協助一些高齡並且等待房屋重建的人口,在進行重建期間,能有一個暫時的居所,避免因重建需要找臨時住所而苦惱,以加速計畫推動。
另外也可補助老公寓加裝電梯等方案,提供必要的協助,例如協助申請並且評估實施的可行性等,讓無法馬上重建的高齡建築,也能暫時得到緩解。
申請危老重建辦法、資格一次看!首先你的房屋符合危老重建的資格嗎?
- 需位於都市計畫地區之建築。
- 屬於非歷史建物,也不具有藝術及保存價值。
- 屬於危險且老舊的合法建物。
※所謂合法建物指得是需有使用執照、營造執照或是合法房屋證明。
危險建築的定義:
經評估或是經主管機關依法通知期限拆除的海砂屋、震損屋,或是經過評估未達安全性能標準最低等級者。
老舊房屋的定義:
屋齡須超過30年以上,且無電梯,加上耐震性能評估未達標準。
屋齡30年以上,有電梯,但是耐震性能一樣未達評估標準者,且改善也無具效益。
危老建築重建優點
- 建築容積獎勵:最高可獲得建築基地1.3倍基準容積,或是1.15倍支援建築容積獎勵。
- 建蔽率放寬,並設有高度限制:會放寬建蔽率,不過須以住宅區的基地為限,且不能超過原建蔽率,至於高度管制的部分需由中央授權給地方主管機關訂立標準。
- 減免賦稅:111年5月9日之前申請的話,可享有三項賦稅減免優惠!分別為:重建期間免徵收地價稅、重建完成2年內地價稅及房屋稅減半徵收、重建後未移轉所有權者,房屋稅減半徵收期間可延長至10年。
申請流程如下:
- 各縣市政府受理「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物加速重建條例」的業務窗口提出申請。
- 負責單位進行為老資格審查,確認建築是否符合上述危老建築資格,其中包含初步評估與詳細評估兩個階段,並準備好相關檢附文件,並可向主管機關申請評估費用及補助。
- 符合危老建築認定後,即可提出建照以及拆照申請,並開始施工。
- 建築完成後核發使用執照,就代表重建完成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