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價登錄2.0即將上路! 5大變革將對房市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政府為了遏止炒房行為造成居住正義被破壞,於是於去年開始就針對了各項政策進行修改以及頒布新的政策,為的就是希望能抑制房價上漲,讓每位民眾都能安心買房。不過直至目前為止房價依舊漲不停,除了之前央行宣布的信用管制措施,接下來就是等待7月1日即將開始實施的房地合一稅,一旦新稅率開跑,不知道又會對房市造成什麼影響。
同樣將於7月1日開跑的還有實價登錄2.0,於今年1月時修正公布的平均地權條例等實價登錄新制三法,於6月3日時內政部表示行政院已正式核定在今年7月1日上路,其中包括了5項變動。
目錄
五項實價登錄修正條例
1. 完整揭露地號、門牌
原來的實價登錄只提供查詢成交的資訊,並且只揭露區段化的地號及門牌,如若新制實施,將會詳細的將完整地號及門牌的資訊揭露,且300多萬筆已經揭露的資訊也將會溯及既往,將不完整的資訊補齊,讓整個交易資訊更加透明。
2. 預售屋需銷售前備查、成交並同時申報
新的規定要求預售屋在銷售之前,須將建案資訊以及定型化契約,報請地方政府備查之外,還需要再買賣契約簽約日起30天內,申報成交價格等房屋資訊,不論是建築業者或是自售、委託代銷業者銷售都需要。
3. 增訂機關查核權,加重屢不改正的罰則
為了確保資訊的正確性,新制規定地方政府需要向交易當事人等,要求查閱相關的文件及提供說明,如果疑似有不實申報登錄價格的案件,可以由內政部向稅捐處等機關,或是金融機構進行查閱相關文件。
另外,如果沒有在時間內申報,或是被查到申報價格或面積不符實際情形,可按戶(棟)處3萬-15萬元的罰鍰,且如果經過2次處罰後仍未改正,則可加重責罰,依次數處30萬-100萬元罰鍰。
4. 禁止紅單交易
根據新制規定銷售預售屋,在收定金時需要以書面契據(預約單),並且同時確立標的物及價金等事項,重點是不能約定保留出售及簽約的權利,或是不利於買受人的事項,確保消費者權益,且買受人也不能將預售屋紅單專售給他人,如果有違反規定,將以戶(棟)處以15萬-100萬元的罰鍰。
5. 預售屋買賣定型化契約納管
新制度規定了銷售物售屋時,除了應該在銷售之前將買賣定型化契約報請地方政府備查外,如果使用的契約違反了「預售屋買賣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可以直接按戶(棟)處以6萬-30萬元的罰鍰。因此內政部提醒業者們,在進行推案銷售時,需要仔細檢視契約書內容是否符合規定,以免遭受罰則。
內政部表示為了配合新制,年初修法後就和相關工會以及地方政府進行密集討論,且相關的配套措施都公告且修正,並完成了開發「不動產成交資訊及預售屋資訊申報網」,業者只要利用工商憑證或是自然人憑證,就能完成網路申報作業,目前已經進入最後的測試階段。
實價登錄2.0上路後將對房市帶來什麼影響?
於7月1日即將上路的實價登錄2.0及房地合一稅,兩者並用不知會對接下來的房市有什麼樣的影響,但是卻在4月份的時候出現了房屋拋售潮,許多投資客開始擔心7月之後賣房不僅會被課重稅,還不能哄抬價格,因此4月份不僅交易活絡,且房貸餘額來到14年新高,更帶動了5月份的交易移轉棟數創下新高,只是5月後因為疫情影響,造成了房市冷凍的局面,恐怕有心想售屋的投資客,在這段期間只能空等買家,或是只能面對7月之後新制上路。
而房價方面,根據房產專家張欣民表示,由於影響房價的因素非常多,不論是房貸利率、貸款成數、人口因素、總體經濟情形等,而實價登錄2.0上路後,或許能抑制哄抬價格的風氣,但恐難以帶動房價下跌。
雖然過去的房市資訊較不透明,因此總會出現建案的搶購潮,加上資訊不對等,民眾對預售屋的行情有誤解,又擔心買不到好物件,因此只好接受業者開出的價格,然而現在待7月份新制上路,或許可以遏止這樣的風氣盛行。而除了價格透明外,交易量也會揭露完整,因此民眾可以查到新成屋的實際銷售情形,就不會產生因資訊不對等而出現的搶購潮,也能減少衝動購屋的可能性。
而現在也有很多預售屋建案的業者,擔心一旦新制上路,議價空間會變大,於是有越來越多業者採取不二價的銷售方式,尤其在以前經常殺價的中南部地區,逐漸出現越來越多的固定價銷售模式。
金融房屋新聞新知:
新冠疫情影響台股一日狂跌652點!鋼鐵、航運、紡織股無畏跌勢!
政府毛起來! 打炒房不再只是話題! 小心預售屋紅單交易不成反被罰百萬!
發表評論
想要加入討論?隨意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