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房價快速上漲!信用管制真的有效嗎? 是打炒房還是拉大貧富差距?
國際房價上漲劇烈,各國皆祭出不同的打炒房政策來抑制房價,打房壓力遽增,卻無法馬上見效,然而在利率無法隨意更動的情況下,政府也無法利用調高利率方式降低民眾的購屋意願,畢竟因疫情造成的全球景氣低迷,調高利率並非一件好事。
那麼既然無法更動利率,那就針對房貸政策著手,不過一旦政策不良,將可能無法有效的抑制房價,甚至還會讓整個社會的居住正義受到挑戰。
目錄
升息可以有效抑制房價 但卻讓經濟止步!
上述說道,調高利率、升息是有助於房價在短期之內看到抑制效果,畢竟一旦房貸的成本上升,許多利用炒房賺錢的人,發覺利益降低,即可放緩購屋腳步,降低房市的熱度,銀行也能減少將資金流向房產市場的機會,因此確實可以達到抑制房價的效果。可是由於新冠病毒的衝擊,各國尚處在經濟復甦期間,一旦將利率調高、升息,那麼將有可能阻礙經濟成長的腳步,因此不少專家放棄了升息的辦法,而轉向限制高風險貸款的方式,藉由信用管制作為打炒房的工具。
台灣的信用管制真的有效,還是加劇了一般民眾買房的難度?
除了台灣之外,歐洲有超過20個國家在使用降低房貸成數的政策來打炒房,不過這樣的政策為何被說不正確呢?明明包括台灣在內,不少國家皆利用信用管制的方式,讓經濟持穩,抑制房價,但其中其實隱藏了不少問題。
信用管制並不能改善房價的可負擔率
以一份2010年以色列房市的房貸成數政策研究進行參考,當時房價急速上升,於是以色列央行提出要求,讓放款的機構針對房貸超出6成以上的民眾,提高了資本適足率(以銀行自有資本淨額除以其風險性資產總額而得的比率。),不過這樣的作法僅針對了超過80萬新謝克爾(約690萬新台幣)的貸款進行限制。
而這項政策再經過必較後發現,僅拉低了以色列總體房價不到0.6%。
最終目的-讓民眾買得起房。真的可行嗎?
提高信用管制措施,例如台灣最近公布了第二間房屋貸款不得申請寬限期的限制,以及第三戶房貸成數限制,但這些除了增加購房的成本,以及讓換屋族需要背負更大的債務挑戰之外,並不會對房價的下跌有所幫助,並且一旦房貸成數降低,平均的貸款利率會上升,這是一份歐洲的研究顯示的數據。
因此一般民眾還是買不起房,居住正義依舊實現不了,所以信用管制到底有甚麼用呢?抑制房價上升?但原本就買不起房,重點是要從根本下手吧!例如空屋稅?
對弱勢人口的衝擊
若我們重回以色列的例子來看,確實他們的房價有所下跌(雖然僅不到0.6%),但是下跌最多的地方,往往是那些本就不受待見的地區,例如偏鄉、郊區、交通不便、生活機能少等等,然而那些沒錢買房,又受到信用管制影響的人,只好買下那些地區的房屋,然而之中有不少人,往往就是犧牲了自己的時間,甚至需要加上超過1小時的通勤時間。
雖說管制措施確實能穩定房市,抑制房價的上漲幅度,但是這些政策並不能幫助實現居住正義,不過就是穩定經濟的手段罷了,並不能真正的照顧到那些沒錢買房的人們,而台灣也正面臨這樣的情況。
實施房地合一稅2.0、實價登陸2.0、信用管制措施等等,未見成效但能預知未來大概房價較難以漲幅快速,但卻依舊朝著曲線的上方緩慢前進,但想要讓價格曲線往下走,恐怕只有政府祭出了真正的打房政策,才會有所成效,但就目前看來,打炒房的政策,不過是讓更多人買不起房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