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農民!農地貸款快繳不出來!呼籲實施紓困貸款放寬政策!
由於最近疫情爆發,大家開始搶購民生用品,各大超市、大買場的生鮮、食品類都搶購一空,這樣的現象卻對農民來說不是一件好事。這段時間的搶購潮確實讓菜價上漲了些,但是由於餐廳關門,民眾只能選擇在家煮飯,因此農作物的供應量銳減,這導致農民銷路不佳。你可能會有個疑問:大家不是在搶購嗎?
確實搶購造成看似供不應求的情況,可事實是農民供應給餐廳的量,遠大於民生所需,因為大家不會一次買很多菜來囤吧!畢竟沒辦法像米一樣存放很久,自然會依照家庭所需的量去購買,只是由於餐廳暫時關閉,民眾為了能在這段時間不擔心餓肚子而轉而到大賣場消費罷了,可因為民眾在購買食材時會依照食用量去決定,但餐廳對於蔬菜的需求是固定的,例如說你點了一份炒青菜,那份量是固定的,並非依照你的食量去決定,所以不論你吃不吃得完,他就是這樣一份;而在家自己煮呢,可以控制量,所以用量就不會過多。
目錄
疫情期間農民的生計該如何是好?
雖然疫情期間大家還是要吃飯、要過日子,但是對於農作的需求量大幅度降低,這導致農民只能將蔬果運往批發商,但大量的蔬果都到了批發市場的話,便會造成價格降低,農民生計將受到影響。
而有許多農民身上還有貸款,由於他們需要購買數十萬甚至百萬以上的農具務農,而背上了龐大的債務,每個月須要負擔5萬元以上的貸款費用,可現在收入銳減,他們應該如何面對?農民苦不堪言!日前還傳出嘉義有間大型的農產公司倒閉了,可見許多供應商還在苦苦支撐,且還傳出兩間農產公司跳票,甚至停止出貨10天,員工只能放無薪假,對農民的保障越來越薄弱。
政府需要對農民提供紓困政策!
農委會近日發新聞稿,強調所有的農漁畜產品供應沒問題,可以透過宅配、外送業者、農產品電子商務、包裝行銷,以及冷鍊運輸設備等獎勵措施,來因應疫情造成的消費型態改變,但是若將蔬菜改為宅配方式,會增加農民的成本,且包裝需要大量人力,紙箱價格又不停上漲,如果光是運輸的成本就高於菜價的話,那農民會是血本無歸。
且由於飯店業者、學生營養午餐供應都減少,叫貨量大跌,蔬菜、水果產地一片愁雲慘霧的狀況,雲林縣、彰化縣溪州鄉的青農聯誼會會長陳鳳義,及林有信皆表示,疫情讓農民的生計受到影響,政府應當提出紓困方案,例如每平方公尺的農地給予多少補助,或是針對貸款的部分提出寬限政策,例如延長貸款環款時間、在紓困期間降低貸款利率等,如果政府無作為的話,農民們絕對無法撐下去。
蔬菜農苦不堪言、水果農欲哭無淚
蔬菜作為民生必需食品,雖然需求量急速下降,但是至少人們還是會消費,但在疫情期間,水果作為奢侈消費,民眾可選擇吃或不吃的情況下,在疫情嚴重時,會被民眾第一個給捨棄,比肉類、蔬菜類都來的可怕!因此水果農們壓力非常大,因為現在就已經出現了果菜價格降低的情形,如果之後疫情持續升溫,將會斷了生路,恐怕沒有染疫,也生存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