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防身術 保命靠這招! 我家的房子防震嗎? 住高樓層要跑嗎?
於(18)日花蓮傳出兩次地牛翻身,其震度為今年最強地震,第一次5.8與第二次6.2級,第二次震央位在花蓮縣壽豐鄉,深度僅14公里,震度為花蓮6級、中部地區4級,北部3級,甚至澎湖都有2級有感地震,而遠在200多公里外的香港民眾也都感覺到震度,而此次地震幸無造成人員傷亡,也無樓房倒塌,但是台11線34公里豐濱路段有巨大落石,北捷、機捷,與剛行駛不久的台中捷運皆一度停駛,並且提醒民眾不排除有5級以上餘震,所以許多人都有保房屋保險,除此之外需要多加注意安全。
位於歐亞板塊及菲律賓板塊交界處的台灣土地,地震不僅多且大,自921地震至今日,發生了多起因地震造成的死亡事故,因此台灣民眾的防震意識越來越高,但是天災依然防不勝防,唯有增加自己的地震知識才能在險象中求生存。
目錄
地震來臨時人們會遇到的第一個問題:我該不該跑?
台灣大小地震頻繁,被震習慣的台灣人面對地震通常很冷靜,但是如同昨晚的地震般劇烈搖晃的是少之又少,因此當人們意識到情況不妙時,會開始慌張,不知所措,然後開始慌忙逃竄,但是卻忘了我們在校園的防災演練都是要我們先找遮蔽物!
要不要跑取決於你的位置!如果地震來臨時,你的位置很靠近出口,當機立斷就是跑,並且要跑到空曠的地方,避免受到掉落物砸傷,但如果你的位置並非1樓,或是離出口較遠,當下一定要立刻找到堅固的物品遮擋自己,或是抱住桌腳穩定自己,確保不會被其他物品砸中,等到地震停緩,才小心離開建築物。
為何地震來臨一定要找遮蔽物,而非逃跑?若你離出口遠,地震當下地板搖晃,你不僅無法好好走路,還有可能被搖落的物品砸傷,或是移動的家具壓傷,不如找個穩定的遮蔽物等待地震停止。根據救災多年的專業人士說明,他看過最多的死亡案例,都不是因為建物倒塌而被壓傷,大多都是因為逃跑時被落下的碎片砸傷甚是死亡。舉個例子來說,就曾經有一對夫妻,在地震來臨時跑到門外,卻被倒塌的騎樓壓傷,而在二樓跑不動的高齡夫婦就這樣躲過了一劫。所以地震當下一定要盡可能的冷靜,並找尋離身邊最近的堅固遮蔽物進行躲避。
地震來了,第一件事情要先開門嗎?
當大地震來臨,大家會擔心萬一房屋變形,門框被擠壓,有可能在進行逃生的時候無法將門打開,因此有人建議在地震來時,當機立斷應先開大門,不過真是如此嗎?第一時間先開門是正確的決定嗎?其實不然!取決於是否先開門的第一要件是你人靠近門口。如果你現在的位置離門很遠,千萬不要去開門,因為過程中你不確定會不會被家具或其他物品砸到,即使門框變形,打不開門了,窗戶或其他地方或許會有出口,亦或是靜靜等待救援。
還有如果你住的是公寓大樓,除非是一樓的住戶,不然你根本不用擔心開門的問題,因為你即便開了自家大門,那又如何?人家開門是為了跑到戶外,你是為了跑到電梯間嗎?樓梯間的門都沒開,不照樣出不了戶外嗎?所以開門這件事並非第一要務。
如果我沒辦法去關瓦斯會怎樣嗎?
就跟開大門是一樣的,雖然關瓦斯比較安全,但是萬一你人不在廚房或是離瓦斯所在地很遠,基本上就別去了,只會徒增危險性,且現在的天然氣管線安裝,都有微電腦自動切斷的功能,可以在漏氣、地震時自動切斷。因此地震當下只要保護好自己,找好掩護才是要事!
地震來時要找黃金三角躲避嗎?
什麼是地震黃金三角?這指的是建物牆面或物品撞擊在其他家具或牆面上所形成的三角空間,而人就可以利用這個空間免於受傷,形成一個堅固的堡壘。
通常很多人都建議,在地震來臨時,可以尋找可能形成黃金三角空間的地方,例如冰箱、衣櫃、柱子等等,但事實真是如此嗎?根據統計顯示,地震時主要的死因為物品掉落或是重型家具位移造成的砸傷、壓傷等,其次才是因建物倒塌或樓層下陷等原因。
但是在建物倒塌之前,一定都會有預兆,而在建築結構被破壞之前,就會發生物品位移掉落的風險,且還會有亂飛的玻璃碎片,所以黃金三角並非你的首選,更重要的事,你要如何確定那個地方就一定會形成黃金三角呢?與其猜測不如直接找桌子底下或其他能夠躲避物品掉落的地方躲。
如果地震發生在半夜熟睡時,應該怎麼辦?
首先先給各位一個觀念,那就是身處在多震的台灣,房間內的擺飾千萬不能太多,尤其天花板不能裝吊燈等裝飾燈具,因為很容易會有掉落風險,為了保障半夜地震來時的人身安全,房間越簡單越好,且如果能用系統櫃裝潢,減少無法固定的家具,更能提升安全性,確保不會有任何家具有倒塌、壓傷的危險。
如果將上述可能發生的吊燈墜落、物品墜落到床上的風險排除後,基本上大地震發生時,只需要用棉被蓋住自己,用枕頭護住頭部,然後什麼都不做,是最安全的!可以避免自己在昏暗的燈光內前進,被其他物品砸傷的風險。
地震時的躲避位置需要避開哪些位置?
窗戶旁、外牆旁,都別躲!因為地震會造成建築物損毀,如果躲在窗戶旁,容易被破碎的玻璃割傷,若躲在靠近外牆的部分,萬一牆面倒塌,不就會掉下去了嗎?所以也盡量避免。那有人說可以躲廁所,因為廁所四周都有牆面,會比較穩固,是真的嗎?答案是錯的!因為廁所有洗手台、馬桶、鏡子、乾濕分離的玻璃門等等,甚至有浴缸,這些物品因為大多為玻璃、陶瓷,破裂皆有割傷的風險,因此不用特意跑到廁所去躲!真的沒有比較好!
準備避難包,並且放在隨處可得的位置!
有些人可能會以為避難包是在地震發生時,萬一被坍塌的建築物困住時,能有個支撐生命的物品可以使用,但事實上在災難發生時,你根本沒有時間去拿避難包,所以緊急避難包是什麼時候用的?
避難包其實是在地震停止後,逃離已經結構不穩的房屋時,需要帶著走的緊急包包,為了在外避難的時候,能有足夠的水源與食物來源,並且在電信訊號中斷,沒電時可以有接收資訊的工具,所以避難包中,需要放置以下物品:
- 手電筒
- 飲用水,建議放個兩瓶礦泉水。
- 可即食口糧、高能量食物。
- 備用電池
- 收音機(不要太大台)
- 現金、零錢
- 衛生紙
- 火柴或打火機
- 可照明用燃料(蠟燭之類的)
- 工業手套
以上是經過統計後,民眾認為避難包內最需要放置的物品。不過除了避難包內需要放置手電筒外,建議在家中櫃子、床頭附近都應該放置手電筒,也就是隨手可得的地方,因為視線不佳更危險。
你家的建築物防震嗎?
現在的新成屋,不論是透天厝或公寓大樓,除非是刻意偷工減料,否則基本上防震係數都很高,因為921地震後,建築法規重新審視,將建築強度加強,增加防震係數。但是在民國63年以前的房屋就要注意!因為當時並沒有要求建築抗震,且普遍都有建築缺失,而在民國63年到88年的房子,雖然有關於抗震的設計,但是並沒有耐震施工的細節規定,因此依舊不夠安全。
透天厝V.S大樓哪個耐震?
基本上因為現在的建築法規都有要求耐震係數,因此不論是透天還是大樓都一樣,但是有幾點是一定要注意的。大樓如果有住商合併,一樓可能會有打掉牆面、天花板挑高等,讓結構變弱的可能,因此在地震來時,大樓的低樓層較危險,反到高樓層相對安全。透天厝的部分,如果將牆面換成鐵捲門,也會造成結構減弱的問題。所以不論你是哪種建築形態,基本上只要符合建築法規,不任意改動或是違建,就能確保至少6級地震來時,是沒有倒塌疑慮的。
住在高樓層要怎麼逃?
如果住透天,基本上就是趕緊往外跑,頂多跑個2樓就到樓下,但是住在高樓層的住戶,10樓、20樓,該怎麼辦?地震來時又不能搭電梯,萬一卡在電梯內反而更危險,那住戶要怎麼逃?答案就是別跑!
雖然高樓遇地震時,會比低樓層來的晃,不過這不代表大樓會有倒塌危險,因為越高樓位移會更大是正常現象,且通常高樓層的住戶反而會更安全的原因是,低樓層的柱子需要承受更多重量,因此會由低樓層開始塌陷,高樓層反而不會有塌陷疑慮,只是可能需要小心地板裂開就是了。且重點是高樓層你想跑,也跑不了啊!因為地震要是嚴重,你連走在樓梯間都有危險,萬一樓梯突然斷掉,或是崩塌,又該如何?且當你跑到1樓後,剛好坍塌,不就等於走向死亡嗎?因此高樓層就別跑了!
以上就是有關地震來臨時的相關知識,希望看完這篇對各位有所幫助,並且在地震來臨時能夠就此保住性命,在此呼籲大家,錢財皆為身外之物,災難來臨時皆以自身性命的保障為主,可千萬不要在地震時還刻意去找私房錢,或是把貴重物品帶在身上,而是應該以能保命的物品為主,畢竟沒有任何事物是比性命重要的!
發表評論
想要加入討論?隨意貢獻!